勒布朗·詹姆斯就如此这般地,得了三万分
33岁零24天,勒布朗·詹姆斯得到了生涯常规赛第30000分。
史上最年轻的三万分。
(过去两星期只赢了一场球的事,就先假装没看见吧……毕竟老几位得到三万分时,球队境况也不是都很好)
——科比,34岁104天。张伯伦,35岁179天。邮差,36岁189天。天勾,36岁217天。德克,38岁262天。乔丹,38岁321天。
——如果要打破勒布朗这个记录,杜兰特需要在接下来四年里,每个赛季都一场不缺,然后每场得到31分:不是说他没这个能力,但应该也没这个必要了。至少金州勇士球迷,大概也不会希望杜兰特每场飙31分:那得意味着队里有其他重大伤病啊!
(杜兰特上一次场均得分过30那个赛季,也就是威少爷歇了半季的那年……)
——所以,在下一个超级怪物出现之前,勒布朗这个最年轻三万分记录,很安全了。
前几天,杜兰特得到二万分时,我也列过一个统计。
杜兰特得到二万分,用了737场比赛,勒布朗726场。
与杜兰特一样四届得分王冰人747场。艾弗森713场。
——韦斯特717场,贝勒711场。如果没有彼此的存在,也许他们会更早些。
——奥斯卡671场,天勾684场,乔丹620场,张伯伦499场。
——德克·诺维茨基用了876场。
然而,张伯伦用了499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442场才得到三万分——众所周知,1967年之后,他不太爱得分了;在湖人时期甚至蓝领化了。
天勾用了684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417场得到了三万分——众所周知,后期天勾基本打养生篮球,而魔术师在慢慢接掌湖人。
德克用了876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501场得到了三万分——众所周知,德克哪怕最巅峰期也一直以精确与稳定著称,并不是大包大揽型怪物。
相比起来:
勒布朗用了726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381场得到了三万分。
乔丹用了620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320场得到了三万分。
科比用了811场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369场得到了三万分。
邮差用了772场比赛得到二万分后,又用了380场比赛得到了三万分。
在二万分到三万分的后劲上,勒布朗很足,或者说,老当益壮——是乔丹、邮差与科比那种老当益壮。
——乔丹在33岁到35岁拿到了三连冠、两个常规赛MVP、三个得分王。
——邮差的两个MVP分别是他年近34岁和36岁拿到的了。
——科比的坚韧不消多提了。
这三个人恰好可能是NBA历史上,最会虐待自己身体、训练最勤奋的怪物。
——勒布朗呢?靠什么后劲十足?
——哪位会说,是天赋吧?
那,天赋没法带你撑那么远。
鲨鱼的天赋那是超世之杰,但也没让他更快地完成三万分——都没撑到三万分嘛!
今天勒布朗的28分,方式如下:
——沉肩突破后占据身位欧洲步左手上篮。
——右腰中位持球,肩靠后翻身底线上篮。
——运球变向后急停中投。
——三分线运球突一步急停中投,第30000分。
——前场篮板补进。
——右腰持球突底线一步抛射。
——右翼突破后打板抛射。
mk体育官网登录入口——左翼接球三分。
——反击双手扣篮。
——推进三分球。
您会说:很寻常啊?他不是一直这么得分的吗?
这么说吧:
——沉肩突破,他从入行就开始用;但欧洲步,他在2014年之前都用得少:哪怕用,脚步也不太干净,不像现在这么自如。
——中位持球后背靠翻身,这是2011年夏天之后才用熟练的:如果这招他早就掌握了,2011年总决赛就不会那么狼狈了。(巴里亚与基德点赞)
——小抛射是2012年之后才用习惯的。2013-14季用得最溜:当时迈阿密还有媒体开玩笑,说他这招是偷哈斯勒姆的。
——甚至同样的急停跳投,投篮姿势都不同:十年前,他是习惯身子左倾、跳得巨高、投篮点在脑袋右上方的;如今投篮点差不多到右眉,起跳高度也变了。
——得三万分的这个他,与得一万分、二万分时的手段,已经大不相同了。
如果只看数据,勒布朗似乎也无非是每年都场均得二十六七八九分,抓七八个篮板,刷七八个助攻。如果只看高潮集锦,不免又是一个个扣篮,一个个突破造犯规。
但其实不太一样。
入行第一年,他的个人攻击手段,像个传统摇摆人:中投、靠打翻身投篮、底线突破上篮。那时他仅仅108公斤——已经比其他摇摆人壮了——但依然没法子靠沉肩就突破呢。
二年级开发出了那招“歪身强投三分球”,以及招牌的“弧顶变向左手火车突破滑出底线前左手抛射打板”。这就构成了他的基本招式:加速突破如卡车,急停跳投如火炮,还有F1过弯般的呼啸变向。
直到2008年,他都是这么个家伙:直线突破的怪物,起步前靠运球调整身位,一旦起步就大步流星,变向幅度很小,一旦要变,脚步就容易不干净起来。所以2007年在奥本山那传奇的48分,最后基本就是:运一步急停中投,一步跨过轰篮——两种模式反复来回用。
2008-09季,他是真气刚走通大周天的怪物,夏天跟克里斯·简特先生练了步伐和中投,攻防两端的刹车和抓地都更出色了。依然阳刚天下第一,新加了高效率的中投、上篮步伐调整和回追霹雳盖帽,而且开始练力量——此前他一身筋骨都是天生的,自己说过,“从来不进力量房”。
季后赛,他完美诠释了天亡我也非战之罪:场均恐怖的35分10篮板6助攻,对魔术的东部决赛场均近40分,投进一个本该成为传说的第二场绝杀。然后是2009-10季,已经习惯用摆脱中投解决进攻,弱侧切出假动作变摆脱抄后门也很熟练了。
就在2010年葬送克里夫兰的第五场(骑士输凯尔特人32分)之前,第三场他38分,而且完全是用跳投,在第一节就摧毁了凯尔特人。
大致可以说,2003-10季,勒布朗·詹姆斯是个不断加强自己的面筐攻击手。
2010年夏天,他加了三分线内一步三威胁。对魔术的51分就是这么拿的。当然,那会儿他背身还不够。于是2011年总决赛,经历了“居然连巴里亚都靠打不动”的冷笑话后,他去跟大梦学了背身。
2011-12季,他的背身终于成为招牌法宝。2012年对凯尔特人的第六场,他靠着开场的连续突击和第一节末第二节初的连续六回合背身单挑,上半场30分,全场45分;总决赛后三场,他基本靠背身压垮了索弗洛萨与哈登,开启了热队的三分群。
2012-13季,他的跳投进步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,投出了四成开外的三分率,越来越减少黏球,对比赛日益游刃有余。哪怕在总决赛前三场打得迟疑,但后四场,尤其是第七场五记三分球37分,他再次救赎了自己。2013-14季,用他后来的话形容,他在意的是效率:中投全面减少(离筐3米到三分线内的中投只占他投篮的20%),三分球与上篮占了总投篮的63%。
这个阶段,勒布朗是掌握了一切攻击手段的摇摆前锋。
2014-18季,是他的第三期。比起前两十年生涯,防守端的投入是断崖式下跌了的,但进攻还好:2014-15季因为减重影响了投篮方式,2015-16季前半段不停变投篮姿势。但自那之后,基本上,持球进攻没什么死角了。
去年夏天提到过这件事,跟人的对话:
我:我觉得勒布朗协调性和核心力量还提升了。
彼:詹先生是很注意针对性训练的。
我:现在的平衡感和稳定性似乎比2009年还好的样子。
彼:那天我新请的一混血训练师说,詹先生能做稳定的泡沫轴平板,以及瑜伽里的倒立。业务范畴里,这就是第一了。
我:那不跟大卫-罗宾逊和雷-阿伦一样?
彼:相对力量、绝对力量和爆发对抗好成这样还能做这个。而且没晃动,不管突破变向急停急起,绝没见他任何引起伤病的微晃,了不起。
——勒布朗年轻时,招牌的突破方式是“沉肩低头大步幅抢到身位一步过”,卡特、希尔、麦蒂都这样。但现在他沉肩下腰,大大变少了。大多数时候是挺直着腰,小步幅,高运球,预备随时传出去。
——单打突破时,他并不追求“一步抢过”,而是运球突进,交叉步夺到身位,肩膀卡住奥利尼克,上篮。高兴了,也带个后转身。
——年少时,勒布朗追求的是大步幅夺过,起跳,空中调整上空篮;现在是,卡住身位,用后转身、撤步解决问题。
——因为步幅变小,所以现在体前变向显得没年少时那么霸气,没空间时,变向调整时的步子很像他预备接空中接力之前的小碎步。但因为重心变化幅度小,卡住身位后的转身连贯多了。
——背身时也不太撅屁股硬拱了,基本是重心在一脚卡两下后,小步幅右翻身(同时右肩右肘卡位,这是当年大梦教他的),连翻身投篮。
如果说年少时,他比所有人快,所有人高,一步就迈过天,一飞就越过整个球馆,那现在,他更多是步幅要住身位,重心快速变化,用转身、步子、虚晃、卡位在打球。他不必比所有人快那么多,只要快一点,卡住身位就解决问题了。包括投篮,也是:没必要跳那么高、做那么大幅度的后仰、那么久的跟随动作,就简洁一点,可以了。
本季至今:场均守转攻5.1次,每回合1.30分。
持球单挑场均6.2次,每回合1分。
持球挡拆场均5次,每回合0.99分。
背身单挑场均2.6次,每回合0.92分。
内切场均1.5次,每回合1.66分。
急停中投场均6.8次,命中率39%。
场均突破投篮5.1次,命中率是可怖的59%。
近来的状态不好,但命中率还是有55%,真实命中率63%。
虽然骑士战绩大跌,但勒布朗自己,当下的赛季总得分,依然是本季联盟第一。个人进攻端的手段,查漏补缺,也没什么可挑剔的。
天赋卓绝,但也得自己慢慢把技能点都点满啊。
老几位得到三万分时,德克、张伯伦、乔丹与科比,都处于为尊严而战的状态了:
——除了天勾,得到三万分后,他还要跟着魔术师多拿三个戒指呢;邮差在得到三万分那个赛季前刚拿到MVP,然后还能场均26分。
基本可以说,在得到三万分的老诸位里,勒布朗处于一个老当益壮的状态——进攻端的个人表现,还是联盟顶级呢;还能靠各种方式刷得分呢。比当年天勾与邮差的状态,只好不差。
2014年之后的减重,自己乐滋滋在视频里念叨的无氧+投篮间歇式训练,第十五个赛季还能场均37分钟得27分的体力。
说直白点吧:
以他对自己身体的调整与保养,如果再找到一个靠谱的传球手,以及,他自己乐意,那么,天勾的38387分,是可以列在目标范围里的——他和杜兰特,都是那种,保持健康,咬定牙关打到四十岁,可以朝四万分冲刺的怪物。
说来说去,也无非那条经验:
许多少年天才的陨落,会让人感叹“天赋再好,没技术也撑不久”;但如果态度正确,好天赋对撑得久,其实是有帮助的。
鲨鱼晃晃悠悠地,也打了小二十年;卡特膝伤之后善保身体,现在依然在投三分球;乔丹到38岁还能单场50分;天勾到38岁还能总决赛MVP;威尔金斯32岁那年跟腱断掉,34岁还能全明星前刷出场均29分。
天赋棒不能保证你持久(罗斯),技术佳也不能保证你持久(罗伊),许多时候,就是三分天注定。在听天命的基础上,总成绩灼目的老几位,无论是得到三万分的这些,还是阿伦和米勒那两位历史三分球王,或者大梦、穆大叔、邓肯、天勾那几位盖帽历史王,基本都是年少天赋+老来技术,都调整到极限了的:
人那自然得遵循历史的进程听天命,但也真得自己底子好,然后,拼命地尽人事进行个人的奋斗啊。
——嗯,大概只有助攻榜领跑那几位——斯托克顿、纳什(天赋不能算好,但实在太勤奋了)与魔术师(天赋太好了,31岁退役,36岁出来玩一圈再走,也行)——是例外了。